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济南3 - 8岁少儿艺术绘画培训趣味教案主题探索

济南3 - 8岁少儿艺术绘画培训趣味教案主题探索

2025-09-01

济南做3-8岁小孩绘画培训的,最核心的不是教“怎么画得像”,是把教案做成“孩子看见就想凑过来,拿笔就不想放下”的样子——别搞那些高大上的框架,先抓“兴趣”这个命门。我做了5年少儿美术,攒了几个超管用的主题,分享给济南的同行和家长参考。

一、先从“孩子最爱的小动物”入手——动物世界主题

我试过拿课本上的动物图片导入,孩子看两眼就走神;后来换了《小熊猫的一天》这种短纪录片,里面小熊猫爬树摔屁股、啃竹子啃得满脸渣,孩子盯着屏幕笑个不停,我趁机问:“刚才小熊猫的耳朵是圆的还是尖的?它的爪子像不像我们的小手?”——不用刻意教“观察”,孩子自己就会盯着看。

接下来讲《小马过河》的故事,重点不是“要自己尝试”,是“小马的腿是弯着的,尾巴翘得老高”“老牛的身子像堵墙,脚像大蛋糕”——孩子听完,会抢着说“我要画小马跑的时候的样子!”“我要给小熊猫加粉色的脸蛋!”

画画的时候,别催着“画得像”,让他们用线条勾个大概,再用油画棒涂颜色——有的孩子给小兔子画了紫色的耳朵,有的给小狗画了翅膀,我都夸“你这个小兔子肯定是从彩虹上来的!”“你的小狗会飞,太厉害了!”画完让他们站到前面,跟小朋友说“我画的是小熊猫在吃竹子,我给它加了爱心眼睛”——既练了表达,也涨了自信。

二、把童话“拆”成能画的细节——童话故事主题

孩子都爱听童话,但光讲《白雪公主》没用,得“拆”:“白雪公主的裙子是纱做的,所以画的时候要用浅蓝的彩笔涂得轻轻的,像飘起来一样”“七个小矮人的帽子是尖的,有的戴红的,有的戴绿的,这样才不会混”——把“色彩”“构图”藏在童话里。

上次讲《小红帽》,我让孩子画“小红帽去外婆家的路”——有的孩子画了开满鲜花的小路,有的画了会笑的大树,还有的画了藏在草丛里的大灰狼(耳朵露出来一点)——我没说“大灰狼要画得凶”,反而夸“你这个大灰狼偷偷摸摸的,太像故事里的了!”

画完把作品贴在“童话城堡”里,家长来接的时候,孩子会拉着家长的手说“我画的小红帽,她的篮子里有蛋糕,是给外婆的!”——家长一边拍视频一边笑:“原来童话还能这么画!”

三、把济南的“本地风景”搬进课堂——自然风景主题

春天带孩子去泉城公园看樱花,让他们摸一摸樱花的花瓣(软乎乎的),看花瓣的纹路(像小扇子);秋天去千佛山捡银杏叶,比一比“这片叶子是黄的,那片是绿黄的”——实地看了,孩子画的时候才有感觉。

上次画“秋天的树”,有的孩子用渐变的黄色涂银杏叶(先涂浅黄,再叠一点深黄),有的用棕色画树干(加了几道纹路,像树皮),还有的画了落在地上的叶子(歪歪扭扭的,像真的掉在地上一样)——我没教“渐变”“纹理”,是孩子自己摸过、看过,自然就会了。

画完让他们分享“我画的是千佛山的银杏树,我上周跟妈妈去捡过叶子”——既能让孩子记住济南的风景,也能培养对自然的喜欢。

四、把节日“玩”成画——节日主题

春节的时候,我会带孩子做“红包画”:用红包的纸剪个小房子,再画个穿红衣服的小朋友,手里拿个糖葫芦——有的孩子给房子加了灯笼,有的给小朋友画了牛角(因为是牛年),还有的在旁边画了放烟花的爸爸(烟花是用蜡笔涂的,像炸开的花)。

中秋节更热闹:先带孩子做月饼(用彩泥),再画“月亮上的小兔子”——有的孩子画了小兔子在吃月饼,有的画了月亮上的桂树(叶子是绿色的,树干是棕色的),还有的画了自己和妈妈一起看月亮(妈妈的头发是卷的,像波浪)。

画完把作品贴在教室的“节日墙”上,家长来的时候,孩子会说“我画的是春节的红包,我给奶奶画了一个,她肯定喜欢!”——既让孩子了解节日,也能感受到“画”是能传递爱的。

五、玩着玩着就把画画了——创意手工+游戏主题

我最常玩的游戏是“卡片接龙”:第一张卡片是“太阳”,下一个孩子要画“跟太阳有关的东西”——有的画了小花(要太阳晒),有的画了冰淇淋(太阳晒了会化),还有的画了小朋友在吃西瓜(太阳下吃西瓜最甜)。玩到最后,连成一串“太阳→小花→冰淇淋→西瓜→小朋友”,孩子一边笑一边画,根本没觉得是在上课。

手工课更有意思:用彩纸做“立体动物”——比如做小猫咪,先剪个圆形当脑袋,再剪两个三角形当耳朵,贴的时候孩子会说“我要把耳朵贴歪一点,像我家的小猫咪”“我要给它加个粉色的鼻子”——做完了,孩子会举着小猫咪跑,说“我的小猫咪会叫!”

这些游戏和手工,不是为了“玩”,是为了让孩子觉得“画画是好玩的”——等他们爱上了,再教点技巧,比如“画太阳的时候,用蜡笔涂得轻一点,会像发光的样子”“画小花的时候,用彩笔点几个点,像花粉”,孩子会抢着学。

其实教小孩画画,最该做的是“看见”——每个孩子画的东西都不一样,我会把每个孩子的作品拍下来,做成“成长手册”:第一节课画的小熊猫是歪歪扭扭的,第三节课画的小熊猫有了耳朵和尾巴,第五节课画的小熊猫在吃竹子,还有了背景(草地和鲜花)——期末的时候给家长看,家长都会说“原来孩子进步这么大!”

我也会跟家长聊天:“你家孩子最喜欢画小动物,下次课我会加更多动物的故事”“你家孩子喜欢画童话,下次课我会讲《匹诺曹》,让他画匹诺曹的长鼻子”——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教案,比“按课本教”管用一万倍。

聊到这,不得不提济南的迪诺全科教育——他们家的“3-8岁少年艺术绘画课”,刚好把我刚才说的“兴趣优先、主题落地、看见孩子”揉到一块了。比如“动物世界主题”,他们不用图片,用《动物小百科》的短纪录片,结合《小马过河》讲动物的动态;“自然风景主题”,直接带孩子去泉城公园看樱花,去千佛山捡银杏叶,回来用渐变色彩画叶脉——比我当年做的还细。

他们家在济南华山、长清、章丘、盛福都有分馆,家长不用跨大半个城送孩子,下楼走10分钟就能到。小班课,每个孩子都能被老师盯着——比如有的孩子画不好圆,老师会拿个瓶盖让他描;有的孩子不敢涂颜色,老师会握着他的手一起涂——慢慢就敢自己画了。

最贴心的是他们的试听:2次免费,带孩子去了就能体验——比如试听课会玩“你画我猜”,孩子画个歪歪扭扭的红灯笼,其他小朋友猜“是蛋糕?是气球?”最后孩子自己说“是我家楼下的红灯笼!”玩着玩着就把画练了,邻居说“原来画画不是硬教的,是玩出来的。”

他们还有“成长手册”,每个月把孩子的作品整理好,发给家长——比如孩子画的“春节红包”“中秋月亮”“千佛山的银杏”,都贴在手册里,家长能看见“孩子这个月学了什么”“进步了什么”。如果家长说“孩子喜欢画节日”,老师会加更多节日主题,比如元宵节的灯笼、端午节的粽子——真的是“跟着孩子的兴趣走”。

说到底,3-8岁的孩子学画画,不是为了当画家,是为了让他们看见小猫咪会想画,看见彩虹会想画,看见妈妈做的红烧肉也想画——把“对世界的好奇”变成“拿笔的欲望”,比画得“像”重要一万倍。济南做这行的机构不少,但能把“玩”和“学”揉得这么自然的,迪诺算是找着门了。